現在的各大城市車輛日益增多,為了減緩城市交通的行駛壓力,并且為了進一步提高城市形象,各大城市相繼在城市中開始建造各種各樣的立交橋。重慶市的黃桷灣立交橋雖然不是世界上最長的橋梁,卻是中國建設最為復雜,層數為5層也是國內層數最多的立交橋,多次被媒體稱贊為重慶最牛立交橋。
復雜程度

有的人會問,黃桷灣立交橋憑什么會稱為重慶最牛的立交橋。但從它的建筑層數來看,我們就不難發現它的復雜程度,它的建筑層數一共5層,共有20條匝道,它就像人體的毛細血管一樣復雜。如果你首次進入黃桷灣立交橋那就要謹慎一些了,體驗過的網友紛紛表示,道路很復雜,如果沒有路標分分鐘會迷路,一旦走錯一個路口就會變成重慶市一日游,有的網友還形容道,教練高德地圖見到黃桷灣立交橋也會變得迷失方向,聽起來還真有點嚇人呢。
建設意義

設計師設計黃桷灣立交橋花了4年的時間,直到2009年才開始投入建設,建成后該立交橋一共有5層,20條匝道,當之無愧的成為了重慶市最復雜的立交橋,它連接了城市內多條主要干道,相較以前從同一地點去往另外的相同地點,大大的縮短了行駛時間,它將各個隧道,機場專用道路,高速道路連接在一起,同時五層的高度和20條匝道的分流行駛也減輕了重慶市內的交通壓力,并且改善了熱鬧區域的交通狀況。
建設情況

黃桷灣立交橋于2006年9月30日開始建造,到2016年的3月11日徹底竣工,耗時7年的時間。該立交橋的建設共分為了兩期工程,一期工程主要完成了重慶市慈母山隧道與內環高速的互通,一期工程共建成了5條匝道,一期工程的完成大大縮減了從茶園新區方向到江北方向的車程,行駛時間也減少了15分鐘。二期工程主要完成了各個線路與機場專用道路的互通,主要建成了從茶園到江北和四公里這三個地點的四條線路,這四條線路的建成不但能夠減緩交通壓力,縮小各個交通要道的行駛時間,還會大大的提升茶園新區的知名度,真的是一舉兩得呀。
設計師分析

參與黃桷灣立交橋設計的劉設計師表示,該立交橋的設計確實復雜,但是只要能夠清楚的辨識出各個交通標識,司機走起路來還是比較容易的。如果你在大橋上走錯一個路口,可以尋找新的路口,每個路口與每個路口之間的行駛時間也就10分鐘,所以,即使走錯了,也不用擔心。另外,黃桷灣立交橋不將各個道路涂成彩色的主要原因是,配合重慶市的環境規劃,盡量讓大橋的顏色與周圍環境的建筑物相輔相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