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博物館里,收藏著眾多的恐龍化石,就目前的研究來看,世界上身體最長的恐龍是地震龍,它的身長達32米,重量在22-27噸左右,在恐龍王國中,有體長之王的美稱。
根據地震龍化石推測的長度

1991年時發現了第一只地震龍化石,隨后專家們對其展開了細致的研究。據最新評估數據顯示,地震龍的身長達32米,重量在22-27噸左右,這比最開始的估計要小很多。造成這一結果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最初選擇參考恐龍體型時,預估出現了偏差。參考骨架選用的是賓州匹茲堡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梁龍骨架,該骨架有13節尾椎是選自其它的恐龍,因此造成預估身高數值出現偏差。
地震龍生活的時代
它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中生代中期。也正是在這一時期,盤古大陸開始真正的分裂。板塊地殼上的裂縫形成了大西洋,非洲開始從南美洲裂開,印度準備移向亞洲。恐龍開始得到了大面積的繁殖,翼龍類和鳥類就是在這一時期開始出現的。在侏羅紀時期,爬行動物發展的速度相對較快一些。其中發展最為迅速的要數蜥蜴類恐龍,也是在侏羅紀時期得到了最為鼎盛的發展。食肉性的恐龍和笨重的植食性恐龍是兩種發展較為迅速的蜥蜴類。
地震龍的生活形態
在剛開始發現化石的時候,它們認為地震龍大概有39到52米長,因此稱呼它為恐龍世界的體長冠軍。由于它的背部骨骼較多,所以它的身軀異常的龐大,據說它有30噸重。牙齒長在嘴的前部,相當細小,所以它很喜歡吃柔嫩多汁的食物。它長長的尾巴好似一把鞭子能夠幫它抵御敵,也可以趕走其它的小動物。它在吃東西的時候,尾巴會不停的甩動。如此龐大的身形,卻有著一顆小小的腦袋,所以相對于其它恐龍來說,地震龍并不算得上是十分聰慧的恐龍。與其它恐龍不同的是,地震龍會在行走的狀態中生小恐龍的 ,往往母恐龍在前方走著,后面會排著一溜長長的恐龍蛋。當然它們也不照顧自己的孩子。雖然它有牙齒,但是從不用來咀嚼食物,它吃東西的時候會直接將植物直接吞到肚子里,一般一些大型的食肉性恐龍也會捕食地震龍。
地震龍屬于梁龍科
地震龍其寓意就是使大地震動的蜥蜴,這屬于一種體型龐大的恐龍,它主要吃草,生活在侏羅紀的晚期,它的尾巴比脖子略長一些,腦袋很小,有一個腳趾上長著爪子,最初地震龍被認為屬于一個獨立的種類,但是近來研究表明,地震龍有可能屬于梁龍。它們生活在距今約有1億5400萬年前到1億4400萬年前,1979年在新墨西哥發現它們的骨骸之后,就將其命名為地震龍。這些發現的化石其中包括脊椎骨盆和肋骨的化石。在1991年,經專家的不懈努力,正式將地震龍歸屬于梁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