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智齒因為長得比較晚,當人類16-30歲以后,智力達到一定的峰值,牙齒才逐漸長出來,所以這種牙才被叫做智齒。智齒的位置太靠后,容易發炎,長了智齒就應該拔掉。智齒不是每個人都長的,而有一種說法,就是長了智齒的人比較聰明,不過終究沒有什么科學依據。
智齒是什么

智齒其實是在人類進化過程中遺留下的器官,主要是原始時代用來咀嚼樹根的工具,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食物也是越來越精細,所以幾乎用不上智齒。智齒一般來說長完整后,一共有4顆,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會全部長出,有的人甚至一顆也不會長。
人的牙齒除了門牙,犬牙和磨牙之外,剩下的臼齒就是智齒,智齒一般是在9歲才開始形成,在14歲才長出齒冠,之后會慢慢的突破牙床,才能完整的長出來。但是很多人會出現智齒發炎的情況,因為隨著人體的進化,牙弓越來越小,智齒的位置已經快沒有了,所以生長出來的時候,會出現腫脹痛疼的感覺。
保留智齒的理由
1. 位置整齊,沒有壓迫其他牙齒。
2. 智齒周圍沒有發炎。
3. 有對咬牙,生長正常,沒有過度萌發。
智齒應該拔掉嗎
智齒不一定要拔掉,但是如果有以下幾種情況,則建議拔出,對身體也沒有什么危害:
1. 蛀牙
如果智齒被蛀嚴重,就必須拔除,如果發現比較及時,只是細小的損壞,可以通過修補來治療。
2. 擠壓相鄰牙齒
如果智齒的生長空間不足,擠壓到了其他正常牙齒的生長,甚至出現吸收了其他牙齒,就必須拔除。
3. 沒有對咬牙
也就是智齒不是相對的,只有單面牙床長出,會導致咬合出現問題。
4. 阻生牙
一般是埋藏在牙床中,這也是最難弄的一種情況,一般疼痛的時候,就是病發,就必須拔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