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濃號航空母艦是一艘由日本建造成功的大型艦隊航空母艦,定型于1942年,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排水量的航空母艦。體型碩大的信濃號,讓當時正處于戰爭時期的日本人為之振奮,信號濃的名字是以戰列艦的方式進行命名的,取名自日本古藩國信濃國。但是這個不幸的是這搜航空母艦在第一次服役時便被美國潛艇擊毀,在港口沉淪,成為了史上最短命的航空母艦。
信濃號航空母艦排水量

信濃號體型碩大,滿載時的排水量能夠高達71890噸(標準排水量62000噸)。是處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具威懾力的武器,一時讓日本人為之振奮。太平洋戰爭前,日本的航空母艦過于強調進攻能力、強調艦載飛機的裝載數量,航空母艦的防御能力不是優先指標,造成了日本的航空母艦節節敗退的慘況。所以在建造信濃號的過程中,日本意識到了這一點,選取了大量的鋼材和重型武器裝載到母艦上,以便增加航空母艦的防御能力。正因如此,導致航空母艦的排水量竟然高達了71890噸。這艘航空母艦最終的定型,全長256米,甲板上最寬的飛機甲板高達45米,無不讓人驚嘆、震撼!
信濃號航空母艦載機量
最初設計目標為搭載38架“烈風”式戰斗機,18架“流星”式攻擊機,9架“彩云”式偵察機,一共65架,但是后來因為信濃號的設計需求發生改變,日本方面急迫需要十分強大的武器。便改為搭載20架戰斗機和27架攻擊機,最終一共47架。由于在建造信濃號之前,日本在戰爭中屢遭敗筆,所以為了提高航空母艦的防御能力,才將這載機量發揮到了極限,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是的航空母艦不能適合于飛行員的操作,再加上戰爭過程中,飛行員短缺,損失大量優秀駕駛能力的飛行員,種種原因都為之后信濃號被擊毀留下了伏筆。
信濃號為什么在港口沉了
首先,信濃號的建造因為戰爭的緣故多次被打斷,其中建造過程無人監督。當時正處國家動蕩時期,航空母艦的基本建造都已經很難維持。再加上在之前的戰爭中,日本多次戰敗,急于求成,所以才以武力相逼,逼迫工人和強行被抓來的眾多學生進行建造工程,要求次年必須建成。于是信濃號的很多細節部分都被省略。不僅如此,艦內設備都只配備最低限度,只進行了最低限度的測試甚至省略。總而言之,信濃號只是一艘有著總體框架的虛殼而已,并不能承受美軍潛艇的魚雷攻擊,最終在港口沉淪,成為最短命的航空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