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有很多神奇的效應,扇貝效應就是被提出的一個著名理論。作為強化理論中的重要結論,這給之后研究學習、強化等方面提供了基礎。其實它與扇貝的習性無關,只是由于其反應的圖象類似于扇貝才被叫做這個名稱,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扇貝效應什么意思

扇貝效應最開始是用小白鼠做的實驗得出的。為了更淺顯易懂,這里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一個企業(yè)中,為了激勵員工努力工作,常常會設置獎勵機制來鼓勵員工發(fā)奮努力。有一些員工為了得到更高的收入就會為了獎勵而提高自己的工作積極性,而當突然把這個之前有規(guī)律的獎勵撤銷后,為了獎勵的員工可能積極性就會被嚴重打擊,一下子變得消極怠工,而這樣的一個過程的規(guī)律變成圖象就會像扇貝的形狀一樣,這就叫做扇貝效應了。
扇貝效應是誰提出的
扇貝效應由世界級的心理學家斯金納提出,他是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奠基者,也擁有眾多知名的心理學實驗成果,例如著名的強化理論。斯金納的碩士是在哈佛大學完成的,在大學期間他就對行為主義心理學極其感興趣,每天都會花大量的時間研讀相關的書籍,并且也奠定了他之后成為該領域著名學者的基礎。他與華生共同對條件反射進行了深度研究,一舉提出了震驚心理學界的操作性條件反射,也讓他瞬時間名聲大噪,成為了心理學界的又一位大牛。
扇貝效應屬于什么強化
扇貝效應屬于有規(guī)律性的正強化。正強化指通過某種積極的獎勵來促使一個人的行為增加。在扇貝效應中,人會在獎勵的驅動下積極性達到峰值就屬于正強化。在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一些家長經常會用一些獎勵來允諾孩子,如果達到什么成績就買什么,如果下次不買了孩子積極性就下降了。不過我們也可以通過一些手段避免扇貝效應,例如當孩子這次成績變好之后,答應其會不定時的獎勵他,而不是等到成績出來后,這樣在個體會得到不規(guī)律的獎勵時,他就會一直保持這種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