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有很多的恒星,白矮星就是其中一種。其實它們和太陽的距離都不遠,有一些用普通的天文望遠鏡就能觀測到。白矮星一直都在釋放著熱量,那么必然會走向衰亡,它最后會變成什么呢?同樣常見的其實還有中子星,它們有什么區別呢?
白矮星是什么

白矮星是一種恒星,但是它的溫度極高,密度極高,整體亮度不高,是恒星的最終階段。從遠處看,白矮星的顏色通體為白色,整個星球絕大部分都是碳,外面會有一層氦氣與氫氣將它包裹著。它早已經過了億萬年時間的演變,從最初恒星的炙熱慢慢變成了這種低溫、光暗的狀態。如果用人來作比較,它已經算是一位年邁的老人了?,F在觀測的所有恒星中,有3%左右都為白矮星,不過科學家認為它們所占總量應該大約為10%—12%。
白矮星的最后結局是
雖然白矮星已經算是恒星的末期了,但是它最后還會變成黑矮星。黑矮星就已經完全沒有光了,組成物質也會由碳變為鐵原子,體積與白矮星相比還要更小得多。不過,這是一種合理的推測,目前整個宇宙里也沒有被觀測到黑矮星的存在。要知道,現在雖然宇宙已經誕生了將近137億年,但是對于宇宙自身來說這段時間還是很短的。現在即使是“年紀”最大的白矮星依然還離變成黑矮星遠得很,它目前的溫度還是有幾千K的,所以我們是很難看到黑矮星的出現了。
白矮星和中子星的區別
白矮星和中子星主要有四點區別:1.質量:前者的質量不高于太陽的1.44倍,而后者的質量則在太陽的0.1—3.2倍(但是只是由廣義相對論推得)。2.體積:前者的半徑已經將近是一顆行星的等級了,大約在103km左右,而后者的半徑也只不過是5km。3.密度:其實從它們的體積就不難看出了,看上去如此龐大的白矮星很多質量還不如中子星,中子星的密度可以說是非常之大,甚至可以達到1億噸/cm2。4.溫度:要知道白矮星已經進入末期,溫度也只是在1萬℃這樣了,而中子星的溫度是它的一萬倍,這還是只是表面溫度,如果是中心溫度可以達到幾十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