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的人都知道寒衣節,但是可能也有很多人不知道,這是為了紀念介子推而設立的節日。他的故事其實廣為流傳,是我國歷史上淡泊名利的代表,后世有很多人都在學習他的精神和故事,那么介子推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介子推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流亡在外的晉國公子重耳的生活非常艱難。在他饑餓難耐的時候,他的一個隨從介子推不顧疼痛,依然決然地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來給重耳充饑。后來重耳回到晉國,并且做了晉國的國君,也就是晉文公。晉文公封賞了所有跟他在外流亡的每個隨從,但是唯獨介子推沒有接受,還帶著自己的母親在山里隱居起來。晉文公就想了一個燒山的辦法,想逼介子推出來。但是誰也沒有想到,介子推寧愿就這樣被燒死,也不愿接受晉文公的封賞從山里走出來。
為紀念介子推的節目
介子推被燒死以后,晉文公感到非常地后悔難過,于是他下令在每一年的三月五日,也就是將在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寒衣節,以此來紀念介子推。在那一天,每家每戶不準燒火,只能吃一些生冷的食物,這個節日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經過這么多年的演變,到如今逐漸地演變為了在清明節前日的寒食節,寒食節的意義成了用祭拜的方式來紀念自己去世的親人,而也有些地方也將清明作為紀念他的節日。
介子推是什么樣的人
介子推是一個有著奉獻精神的人。他在別人的生命垂危和有困難的時候勇于去幫助別人,懷有著一顆奉獻之心。他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不貪圖富貴和功名利祿。同時他也不阿諛奉承,在利益的誘惑面前不為所動。介子推還是一個具有強烈愛國之心的人,他的一生心系國家,時刻把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死前還對晉文公留下了告誡,一定要清明勤政復清明。可見介子推是一個精神境界非常高尚的人,是一個值得讓我們后輩學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