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吧里“彈棉花”的意思是“談話”或“談纏綿的話”的意思,這是網絡語言,不是“彈棉花”本意。
彈棉,實際上指的是彈棉胎,也有彈棉褥(墊被)。棉花去籽以后,再用弦弓來彈。如過去女兒嫁妝的棉絮都是新棉所彈。一般人家也有用舊棉重新彈加工的。彈棉工具有大木弓,用牛筋為弦;還有木棰、鏟頭,磨盤等。彈時,用木棰頻頻擊弦,使板上棉花漸趨疏松,以后由兩人將棉絮的兩面用紗縱橫布成網狀,以固定棉絮。紗布好后,用木制圓盤壓磨,使之平貼,堅實、牢固。按民俗,所用的紗,一般都用白色。但用作嫁妝的棉絮必須以紅綠兩色紗,以示吉利。如舊棉重彈,須先除掉表面的舊紗,然后卷成捆,用雙手捧住在滿布釘頭的鏟頭上撕松,再用弓彈。
電影《巧妙奔逃》的故事里有一隊日本兵奉命去打八路,這隊人馬的小頭頭原本是個音樂教師,熱愛音樂勝過打仗,遇見會音樂的中國人就算那是八路他也喜歡得不得了。他看到老幺手中的彈棉花弓子,他問秦貴(黃宏)那是什么,秦貴一愣,騙他說那是“單弦豎琴”。他覺得中國是如此的神奇,走到哪里都能遇上沒見過的樂器,于是他讓老幺用“單弦豎琴”為日本兵演奏,老幺是三代彈棉花的,他會唱什么!無奈下,開始唱起彈棉花來,反正日本兵聽不懂。這個日本頭頭問秦貴歌詞大意是什么,秦貴說“這是一首呼喚愛情的歌曲,姑娘姓彈叫棉花……一唱就會引來花姑娘”。秦貴被日本軍官要求唱的時候,歌詞改了一下:彈棉花,彈棉花,半斤棉彈成八兩八,舊棉花彈成新棉花,不彈還是舊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