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新人結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部分都是在成婚當晚才是第一次見面,為了降低男女雙方的那種緊張與羞澀,女方穿著開襠褲就會讓雙方的心情會稍微好轉一些,既不用完全暴露自己,又能完成洞房花燭夜的具體事宜。
眾所周知,在古代封建社會制度的影響下,尤其是在儒家思想的控制下,古代女子對于貞潔看的是十分重要,除了像唐朝一類的朝代,相對來說比較開放,其他朝代的女子在穿衣風格上都是趨向于很保守的。并不像如今的女性朋友在著裝上面比較裸露,她們在穿著方面都是十分保守,恨不得只將眼睛鼻子嘴巴露在外面,其他地方全部遮蓋起來。
按理說,如此保守的女性怎么會穿起來開襠褲呢?而且還是在新婚之夜,面對一個男人,穿起來這個就不覺得難為情嗎?其實開襠褲早在漢朝以前就已經出現了,只不過開襠褲并非如我們現在看到的一樣,一開始的形象就是兩根褲管綁在腰上,并沒有褲腰之類的。甚至在秦漢時期,這種衣服不光女性穿著這個,連男的也是穿的這個。
當然人們不可能直接就穿著這個出門,不然那就是耍流氓了,而是在外面加上一件前后兩片的“裳”,即圍裙狀服飾。由于在下裳里面是處于真空狀態,所以古人一般是嚴禁提起下裳來的,除非是過河之類必須提起的事,其他時期只要提起就算是耍流氓,會被判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