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秦始皇有個女兒,因臉上長得滿是麻子,大家都叫她 “麻姑”。麻姑雖相貌不俊,但聰明伶俐、心地善良。并且為救黎民百姓甘愿獻出自己的生命。她死后,人們用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祭奠她,并作為一種習俗流傳下來。
麻姑節也稱孟蘭節,在河北省冀東一帶,有“七月十五請麻姑”的風習。舊時,每年農歷的這一天,各家各戶都要煮肉、蒸饃饃,被稱為“麻姑節”。據說每到“麻姑節”這天,總是陰天下雨,所以人們又把七月十五稱為“雨節”
如果這天不下雨,家家戶戶便一齊出動,向天空潑水,后來,人們就把這種習俗稱為“淋麻姑”,并且一直流傳至今。依照佛家的說法,農歷七月十五日這天,佛教徒舉行“盂蘭盆法會”供奉佛祖和僧人,濟度六道苦難,以及報謝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據《佛說盂蘭盆經》的記載,“盂蘭盆(ullambana)”是梵語,“盂蘭”意思是“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蘭盆”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衍生出來的意思是: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