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國樹為桉樹,樹葉含芳香油,有殺菌驅蚊作用,可提煉香油,還是療養(yǎng)區(qū)、住宅區(qū)、醫(yī)院和公共綠地的良好綠化樹種。嫩枝和樹皮中含有單寧,可以提煉栲膠;樹皮和木材還可用來造紙漿。

生長于陽光充足的平原、山坡和路旁。全年可采葉。中國南部和西南部都有栽培。樹干高,根系發(fā)達,蒸騰作用也大,號稱抽水機,容易造成土壤沙化,不利于其他植物生長。一般能生長在年降水量500毫米的地區(qū),年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生長較好。

適生于酸性的紅壤、黃壤和土層深厚的沖積土,但在土層深厚、疏松、排水好的地方生長良好。主根深,抗風力強。多數(shù)根頸有木瘤,有貯藏養(yǎng)分和萌芽更新的作用。一般造林后3~4年即可開花結果。

桉樹原產(chǎn)地絕大多數(shù)生長在澳洲大陸,少部分生長于鄰近的新幾內亞島、印度尼西亞,以及菲律賓群島。19世紀引種至世界各地,截至2012年,有96個國家或地區(qū)有栽培。主要分布中心在大洋洲,在中國的福建、廣西、廣東、云南和四川等地有一定數(shù)量的分布。

桉樹種類多、適應性強、用途廣。它的生長環(huán)境很廣,從熱帶到溫帶,有耐﹣18℃的二色桉、岡尼桉及耐﹣22℃的雪桉。從濱海到內地,從平原到高山(海拔2000m),年降水量250-4000mm的地區(qū)都可生長。其體形變化也大,包括世界罕見的樹高百米的大樹,也有矮小并多干叢生的灌木,還有一些既耐干旱又耐水淹的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