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僅 26 美元,埃塞俄比亞成全球最低服裝廠工人收入國家。一份剛發布的報告稱,埃塞俄比亞服裝廠工人的工資還不到孟加拉國低收入工人95美元的一半。對于想以投資方式走出去的中國企業來說,海外人口紅利還剩多少,從工資成本就可見一斑。

這份題為《埃塞俄比亞制造:服裝行業新前沿面臨的挑戰》的報告由紐約大學斯特恩商業與人權中心發布。研究人員在該國首都南部約有2.5萬工人的重要園區Hawassa內進行調研。報告指出,埃塞俄比亞相關主體為尋求非洲大陸領先的制造業中心地位,向國外投資者拋出大量勞動意愿。中國、印度和斯里蘭卡等國供應商在其主要園區已開設工廠,但其勞動力薪酬不到孟加拉國眾所周知的低收入的一半,根本無法保障工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員工正對酬勞與工作條件變得不滿,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停止工作或辭職來抗議。

報告顯示,這些工廠平均每12個月更換一輪所有工人,工人多為年輕女性,接受培訓較少,服裝廠運轉效率低下。而埃塞俄比亞相關主體希望該國服裝出口從現在的1.45億美元增加到每年300億美元。報告認為,除將低廉薪資的不可持續,該國服裝制造業還面臨原材料幾乎依賴進口所帶來的挑戰。基于上述現狀,相關主體的上述目標被批評“不切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