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共和國。阿富汗王國建立于1747年,曾一度強盛。在歷史上,一度強盛的阿富汗王國曾是僅次于奧斯曼帝國的穆斯林國家。19世紀后,國力日衰,成為英國和沙俄的角逐場。1919年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獲得獨立,8月19日為獨立日。1997年10月改國名為“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在阿實行伊斯蘭統治。阿富汗位于西亞、南亞和中亞交匯處,扼南北交通要沖,地理位置重要,著名的“絲綢之路”就是從我國的新疆經阿富汗到達波斯和歐洲的。我國晉代的高僧法顯和唐代的玄奘法師,去印度取經也都取道阿富汗。

15世紀以前,阿富汗的所在地是歐洲、中東對印度和遠東貿易、文化交流的中心。南來北往的客商在喀布爾繁華的大街上熱鬧地交易,學貫東西的智者在這里意氣風發地暢談?,F在已經被毀的巴米揚大佛就是古代阿富汗文化交流的見證。但這一切在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之后被徹底地改變了。由于歐洲航海家們發現了從歐洲到印度的海上航線,經由陸路前往印度的客商大大減少,阿富汗的光彩也漸漸暗淡下來,變得越來越閉塞。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阿富汗也成了歷代征服者的必經之路,因而有“亞洲命運的十字轉門”之稱。公元前馬其頓帝王亞歷山大大帝、中世紀時的征服者成吉思汗和帖木兒都曾經在阿富汗留下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