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語(Polski)是波蘭人的語言。使用人口約4800萬,其中約3800萬在波蘭,約1000萬在國外各地。波蘭語在十四世紀時正式產生書面文字,標準語形成于十六世紀。波蘭語,使用者近五千萬人。波蘭語在十四世紀時才正式產生書面文字,標準語形成于十六世紀,其基礎方言眾說紛紜。方言分為五種:大波蘭方言(中心城市為波茲南)、小波蘭方言(中心城市為克拉科夫)、西里西亞方言(代表城市為卡托維茲)、馬佐夫舍方言(中心城市為華沙)及卡舒布方言(代表城市為格但斯克),其中卡舒布方言被許多學者視為獨立語言。

波蘭語使用35個字母,其中有9個元音字母,26個輔音字母(其中Q、V、X僅用于外來詞),部份字母附加符號。語音共有44個音位,包含8個元音及36個輔音。重音固定落在倒數第二音節。詞法里格的數目較俄語多一個呼格。動詞在文學用字上尚保有過去先行式。句法構成與俄語無太大差異。

波蘭語的發展可分為 4個時期。 10~14世紀。這個時期的歷史文獻都用拉丁語寫,只有人名、地名是波蘭語。14~17世紀上半葉。14世紀出現了大量波蘭語文獻,有圣十字經文、格涅茲諾經文、圣母頌詩等;16世紀文學語言興起,第一部波蘭語語法于1568年問世。17世紀下半葉至18世紀末。一般認為這是波蘭語衰落時期,出現了波蘭語同拉丁語、意大利語、法語混雜的現象,文學語言中這種現象更甚。18世紀末。19世紀是波蘭人為純潔和豐富本民族語言而奮斗的時代。A.密茨凱維奇(1798~1855)和H.顯克維奇(1846~1916)等文學家對近代波蘭文學語言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