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根,就是杜鵑樹百的根。杜鵑樹,落葉灌木;分枝多而纖細,密被度亮棕褐色扁平糙伏毛。葉革質,常集生枝端,卵形、橢圓狀卵形或倒卵形或倒卵形至倒披知針形,長1.5—5厘米,寬0.5—3厘米,先端短漸道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邊緣微反卷,具細齒,上面深綠色,疏被糙伏毛,下面版淡白色。

杜鵑是映山紅,幾乎全國都有。杜鵑生長習性導致它扎根不深,使采集容易,并且造型多變,所以很適合野采。杜鵑的木質質地偏硬,各宗物質容易析出,處理簡單。簡單處理后就能沉水。

對付杜鵑根的辦法和沉木基本雷同,不同點是,杜鵑根如果是你新鮮野采來的。最好先曬干,或者烘干(有益于剝皮),再煮,煮完一次后剝皮,要剝到質地堅硬的木質部,然后再煮幾次,一般煮完后泡水1—2個月即能使用,不黃水,不改變水質,如果有白色絮狀物析出,可以無視(會自然消失)也可以用黑殼消滅。

杜鵑根的野采一般在樹木落葉后進行,這個時候山上的蟲類、蛇類基本不再出沒,爬山少有荊棘之類的阻礙,尋找需要的植株明顯。假如你需要粗短的造型怪異的根,去山石較多的坡和北面山頭找,假如需要細長型的杜鵑根則相反。一個根或者一個沉木是很難達到你要求的景觀的,關鍵是搭配和擺放,所以不要無休止挖掘,請適當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