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鰍魚是一種淡水魚,在南方地區比較多見,這種魚的特點是晚上出來覓食,白天躲在石縫中,所以捕捉的難度很高,不過刀鰍魚沒有毒的。刀鰍魚的外形不是很好看,但這種魚經過烹飪之后,鮮香可口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刀鰍魚,體細長,前端稍側扁,肛門以后扁薄。頭長而尖。吻稍長,但不及眼后頭長,吻端向前伸出成吻突,其長度約等于眼徑。前鼻孔呈管狀,位于吻的兩側;后鼻孔圓形,近眼前緣。眼位于頭部的側上方,表面覆以薄皮,眼下前方有一倒生的小刺,埋于皮內。

口下位,口裂幾成三角形,口角達眼前緣或稍超過。上下頜具絨毛狀齒,呈帶狀排列。胸鰭小而圓,無腹鰭,背鰭和臀鰭分別與尾鰭相連。背鰭前方有1排各自獨立的硬棘,約為31—33枚;臀鰭具棘3枚;尾鰭略尖。體鱗細小,側線不顯著。

淡水魚,棲息于礫石底的江河溪流中,常藏匿于石縫或洞穴中,分布于淮河以南的各水系。在南方分布很廣生活于多水草的淺水區。以小型無脊椎動物和部分植物為食,適水溫為24—28℃,喜好弱酸性的軟水,是屬夜行性的,故白天均潛伏砂中,只留鼻與口在外,或隱藏于暗處,靜待夜晚的來臨,始出來活動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