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看到海豚、虎鯨之類的體表好像沒有這類寄生的藤壺,對于鯨藤壺來說,成功寄生后最大的天敵變成了水流。虎鯨時速通常在20—30海里,鯨藤壺只有游速較慢的鯨類才能附著。其實虎鯨身上也會有鯨藤壺寄生的,只是相較于其他鯨魚而言少很多。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他們的游速不同,以及它們的群居性社會性比其他鯨類高得多。

其次像海豚、虎鯨這類高度社會化的群體,同類之間幫忙清理也是常見的。而像座頭鯨那么大的體型,沒有牙齒,難道靠兩個“大翅膀”互拍么?有點不現實。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座頭鯨、灰鯨頻繁躍出水面就是為了打掉身上的藤壺和鯨虱。至于會不會癢,科學家也暫未清楚鯨魚是否有癢癢的感覺機制。

藤壺為了自己的生存,會依附在石頭上,鯨魚身上等等只要他們能寄生的地方。而且為了自己能踏踏實實的依附在寄生物上面,體內會分泌一種極具粘性的物質,這個東西比我們平時用的502膠水那可是強上百倍了。而且簡簡單單的依附還沒有達到藤壺的要求,它們身體的下半部還會深深的扎進皮膚當中。

特別是速度較慢,“有點懶”的鯨魚,那身上的藤壺數量就更多了。因為鯨魚的速度慢了,沖擊力小了,給它們進行依附創造了很好的條件。有強迫癥的或者有密集恐懼癥的,有想幫助鯨魚分分鐘把這些藤壺拽下來的沖動,硬是欺負鯨魚大哥們沒有手沒有腳,不好手撕它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