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臺風造成某個或多個成員國(地區(qū))的巨大損失,遭遇損失的成員國(地區(qū))可以向臺風委員會提請撤換,這個名稱將會永久除名并停止使用,這避免了在提起該臺風時引起混淆。另外,當臺風委員會成員國(地區(qū))認為臺風名字不恰當時,也可提請撤換。

當某個臺風的名稱從命名表中刪除后,臺風委員會將根據相關成員提議,對臺風名稱進行增補,該名稱一般由原提供成員國或地區(qū)重新推薦。臺風命名表使用以來,臺風委員會總計除名40個臺風名字,其中有32個是因為臺風造成嚴重的災害,每一個被除名的臺風都給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中國氣象局介紹,20世紀初氣象預報員開始為臺風命名,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為臺風命名始于1945年,開始時只用女人名,以后因受到女權主義者的反對,從1979年開始,用一個男人名和一個女人名交替使用。

為了避免名稱混亂,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臺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采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分別由世界氣象組織所屬的亞太地區(qū)的14個成員國(地區(qū))提供,每個國家(地區(qū))提出10個名字,總計140個名字循環(huán)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