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鳥叫代表著春天來了,該種田了,布谷布谷諧音布谷布谷。杜鵑鳥俗稱布谷,布谷鳥體形大小和鴿子相仿,但較細長,上體暗灰色,腹部布滿了橫斑。芒種前后,幾乎晝夜都能聽到它那宏亮而多少有點凄涼的叫聲,叫聲特點是四聲一度—“布谷布谷,布谷布谷”、“快快割麥!快快割麥!”、“快快播谷!快快播谷!”所以俗稱布谷鳥。

布谷鳥棲息于開闊林地,特別在近水的地方。常晨間鳴叫,每分鐘24—26次,連續(xù)鳴叫半小時方稍停息。性懦怯,常隱伏在樹葉間。平時僅聽到鳴聲,很少見到。杜鵑鳥是杜鵑科鳥類的通稱,常見的有大杜鵑、三聲杜鵑和四聲杜鵑。大杜鵑叫聲似“布谷、布谷”。

三聲杜鵑叫聲似“米貴陽”,所以有些地方就叫它米貴陽;四聲杜鵑又稱子規(guī)鳥叫聲似“快快割麥”、“割麥割谷”。關(guān)于布谷鳥還有個典故。宋人劉克莊《憶秦娥》詞“枝頭杜宇啼成血,陌上楊柳吹成雪。吹成雪,淡煙疏雨,江南三月。”

詞中提到的是一個神話故事:在周朝末期,蜀王杜宇稱帝,號望帝。當時有個死而復生的人鱉靈當了宰相。而那時洪水為災,民不聊生,鱉靈鑿巫山,開三峽,除了水患。望帝見他功高,便把帝位讓于他,自己隱居于西山中。杜宇生前注意教民務農(nóng),死后仍不改其本性,他化為子規(guī)鳥,每到春天,總要呼喚人們“布谷”、“快快布谷”,以提醒人們及時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