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烏雞卷執行的標準是SB/T 10379速凍調制食品,產品配料上,除了主料烏雞肉以外,還添加有普通雞肉、大豆分離蛋白等,因此價格不一,甚至相差懸殊。實際上現在市售的烏雞卷,是以烏雞肉、雞肉等為原料加工而成的一種復合調理品,

至于烏雞肉的含量達到多少才可以叫烏雞卷,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和定性,即使檢測,烏雞與普通雞肉屬于同類肉源,想分清也不可能。很多人可能是花著買烏雞的錢,買到的卻是普通雞肉,有一部分錢給了“假烏雞”。

對于一款調理品來說,里面的“可操作空間”其實很大,而以犧牲質量為競爭砝碼的做法成為導致問題根源。眼下,烏雞卷雖然沒有發展惡劣到像牛羊肉卷可以以假亂真的地步,但是低價惡性競爭已經對部分企業造成了不良影響和困擾。烏雞卷多集中在餐飲渠道,觸及終端消費渠道較少。

假如進一步惡化,再被曝出問題,傷害消費信心,對整個品類的傷害會更嚴重。在這方面不乏前車之鑒,比如牛肉丸,前兩年劣質牛肉丸魚目混珠,對行業造成了很大傷害,現在廣東省也專門出臺了《廣東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汕頭牛肉丸》,在逐步規范牛肉丸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