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位于世界著名的地震帶——地中?!柴R拉雅地震帶。
地球最頂層的巖石圈,包括地殼在內,覆蓋了大約100公里,是不完整的,就像破碎的蛋殼一樣,仍然是相連的。這些不同大小并拼接在一起的巖石層被稱為板塊,它們在上地幔的軟流層上“漂浮”移動。一些板塊會潛入地幔數百公里深處。

地震帶是地震集中的地區。如果我們將世界上的地震分布與全球板塊的分布進行比較,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兩者是非常一致的。據統計,世界上85%的地震發生在板塊邊界上。這表明板塊運動過程中的相互作用是地震的重要原因。世界上有六大板塊,其中歐亞板塊、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是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該地震帶從印度尼西亞穿過緬甸延伸到中國的橫斷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穿過帕米爾高原,穿過中亞到達地中海及其鄰近地區。它的地震活動釋放了全球地震釋放的總能量的24%。

雖然目前很難澄清尼泊爾地震的后果,但我們可以從這個地震帶的其他地震中看到線索。伊朗基本上位于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2003年12月,伊朗東南部克爾曼省巴姆地區發生6.3級地震,造成約25,000人死亡。2004年12月,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發生8.7級地震,引發海嘯,造成20多萬人死亡。地震發生在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之間一個被稱為“安達曼弧”的構造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