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撫州市中心到竹橋古村車程約一個半小時。出金溪縣城北行10公里左右,就見整條長長的馬路上停滿了小車和旅游大巴,竹橋古村到了。因為《爸爸去哪兒第四季》曾在這里取景拍攝,讓竹橋古村頓時火了起來。五一假期這里的游客就很多,真是人滿為患。下車后走了很長一段路才到村口,環視四周,田園錦繡,一片蔥綠。不遠處,前方小丘上撒落著一片房舍,一色的青磚黛瓦;村前有溪水長流,良田萬頃,大小荷塘點綴其中,

新建的木棧道蜿蜒其上。若是盛夏來此,可觀荷葉搖曳,荷花映日。那就是美麗的金溪縣竹橋古村落。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很難想象還存在著這樣一個村落;古樸、清遠、幽靜,與外面焦躁的世界格格不入,自始自終保持著自己的那份厚重,又散發著令人著迷的人文氣息。這個古村始建于元末明初,有著600多年的歷史。俯瞰全村,形似一柄巨扇。

村口有座賜福廟,其功能相當于社公廟。金溪的風俗:有村,必有井、有大樹、有小廟、社公廟等。廟前有口水塘,廟后是千年古樟,需數人方能合抱。沿村道前行到達總門樓。總門樓是進入古村的大門,門樓建于明初,在咸豐年間和道光年間被毀兩次,現在的門樓是遵照原貌重修而成,“江西省歷史文化名村”(2009),“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0)的牌子就釘在總門樓的墻上。

在古村的總門樓前方,有呈“品”字型排列的品字三井,井旁被石欄桿圍了起來。這三口井分別是康熙、乾隆、道光年間建成,外圓內方,像一枚銅錢。這分明在提醒和告誡進出村子的余姓子孫做人、為官、經商都要講究品德,無論是為農、為商、為學,人品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坐落于總門樓左上方的文隆公祠建于明嘉靖年間,至今有500多年的歷史,是村里最早的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