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的推進,農村常住人口逐漸減少,古村落面臨“人走房空、人走屋塌”的危險。在金溪這樣一個古村落體量巨大、經濟發展尚欠發達的地方,這樣的危急狀況尤為嚴重。金溪縣一批文化能人最先意識到古村落資源的寶貴,并迅速行動起來進行搶救性保護:堅持“先策劃、后規劃、再建設”原則,對古村落進行精心策劃、科學規劃、合理建設,將100多個古村落分成三類保護。

第一類是入選國家級、省級古村落保護名錄的,按照申遺標準實行嚴格保護;第二類是古建筑存量不多,但建筑技藝高、自然環境好的古村,對其進行適當開發和利用,通過引進文化創意團隊,打造成公司總部、基地和傳統建筑技藝展示地;第三類按照既不申遺也不開發的原則進行基礎性維修。對于基礎性維修則總結出了“六個不”的保護標準,即不漏、不倒、不亂、不臟、不丟、不暗,一大批面臨倒塌損毀的古建筑被成功搶救性保護起來。

古村落留下了,保護開發又遇古建筑的產權難題。對此,金溪縣探索出“收購、租賃、托管”相結合的方式來破解。其中,“托管”是按照自愿的原則與每家每戶簽約,將房子托管給村委會或者村小組;村小組整合道路、水塘、后山、祠堂、圍墻、無主空地等,托管給縣文博所;再由相關主體主導,引入社會力量,按照金溪縣總體規劃進行招商,托管期限為50年,而社會資金經營期限設定為40年,中間有10年過渡期可以供村民選擇是否延續。

這樣的托管,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由相關主體做擔保,村民與企業都能接受。據介紹,這種托管模式很受老百姓歡迎,目前,金溪縣古村落保護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例如雙塘鎮竹橋古村已經實現市場化運營,古建筑得到良好保護和活化利用,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17年帶動該村人均年收入同比增長13%;左坊鎮后龔村已被打造成全國秀美鄉村建設示范點、江西紅色熱門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