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炫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唱將,不會炒作自己,也沒有什么花邊消息。自從在《我是歌手》節目中被人熟知之后,林志炫的消息又慢慢少了。說到林志炫真的得說80后才知道他有多火,當年的大街小巷全部的單身情歌,那時候還是錄音帶的年代。磁盤年代開始林志炫的歌有但是已經不多了。其實簡單來說,林志炫一直是一流歌手,代表作很多,傳唱度也很高,只是后來從市場逐漸淡化,以至于90年代及其之后的人不怎么知道他了,誤以為是二流歌手,這跟市場大環境有關。

林志炫可不是二流,一直都是一線歌手,上過好幾次春晚,在春晚是獨唱的,他zhidao出道作品就百萬銷量,后來一直歌壇地位屹立不搖,是常青回樹。因為他從2000年開始就是獨立制作音樂人,沒有經紀公司和后臺勢力,所以歌手節目之前90后和00后的年輕人,知道他的不多罷了,但是他一直有一大批答歌迷支持的,歌手節目后,年輕人知道他的多了,所以歌迷層年齡跨度比較大罷了。

林志炫活躍的年代正是港臺娛樂發展的高峰期(那時的臺灣經濟發展正好,亞洲四小龍之一,有那實力支持泛娛樂化),那是個黃金年代,出了很多才華橫溢的藝人,那時候的娛樂圈還不流行什么只靠顏值舔屏就能讓粉絲滿足從而高價買單,所以那時能紅的藝人基本功都很扎實,單就歌唱圈來說,臺灣那時真的出了很多明星,專輯紅遍兩岸三地東南亞,七八十年代的人KTV唱的歌基本都是港臺的,經典的歌很多。

但是隨著臺灣經濟逐漸衰落,加上大陸本地娛樂圈飛速發展,臺灣又限制了交流,缺少了大陸的市場他們的空間越來越小,這些藝人后期缺少商業市場的包裝推廣沒跟上潮流的變革發展,逐漸就淡出了。隨著“我是歌手”這類綜藝節目挖出了這些實力歌手,他們又開始被商業市場接受,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粉上他們,希望他們能在內地煥發新春吧,我個人還是很喜歡的,即使現在聽那個時代的修行歌曲依然很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