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楊樹鎮屬于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管轄。
“大楊樹”一詞為漢語。據史料記載和多方考證,一百多年前,大楊樹鎮區這個地方是一片空閑的開闊地。沒有高大的樹林,大部分是灌木叢生的小樹和草甸子。但在甘河北岸的沖擊平原上,卻生長著兩棵偉岸高大、出類撥翠的白楊樹,其直徑約1米多。當時有一些“安達”(經商做買賣的人)都以這兩棵大楊樹作為經商地點標記進行商品物資的交易;一些利用河流放木排和購買木材的漢族人偶爾路經此地,也以此作為停排休 息的地方。久而久之,便因此得名——“大楊樹”,并延續至今。

大楊樹鎮屬于小城鎮大郊區,為城鄉結合的田園城鎮。鎮屬轄區15個村,68個屯星羅棋布。林業局、聯合公司、鐵路車務段與鎮區渾然一體,珠聯璧合;農場管理局、煤礦、制粉廠與鎮區形成輻射之勢,互為依托。鎮區依山傍水,雄居于甘河北岸的沖積平原上。西起世紀佳園,東南至黑龍江大興安嶺農工商聯合公司,長4.5公里,平均寬2.5公里,中軸偏東可延長4公里,鎮區面積為26平方公里。 早在清朝光緒30年(1904年)就有獵人在大楊樹“九峰山”附近,發現了煤田露天煤。光緒32年(1906年)清相關主體奏準開采。宣統元年(1909年),黑龍江省總督府與官商合資建甘河煤礦,用船運煤。宣統二年(1910年)至民國元年(1912年)從嫩江右岸的博爾氣至煤窯鋪設一條輕軌馬拉鐵路,每年運出煤炭約7200噸。從此,這里就有了人煙。民國九年(1920年)停止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