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曾經(jīng)是我們風靡一時的一位學者,她是一名北師大的教授,因為曾經(jīng)在《百家論壇》講解孔子、莊子等深入人心,曾經(jīng)她的書在各個書店的每日銷量曾達到頂峰,一時被稱為“于丹現(xiàn)象”,紅極一時。小編也曾看過一段于丹老師的講解,當時感覺自己就好像聽不懂話了一樣,對于丹老師說的每一句話都要理解很長時間,看她的講壇實在是太辛苦了,小編還是比較喜歡那種用樸實易懂的語言去表達自己觀點的說話方式,而于丹老師總喜歡把簡單的變得很復雜很深奧,一句簡單的話要用很多華麗的辭藻去渲染它,小編并非不喜歡辭藻華麗的文章,不過小編絕對不追求那種暈暈乎乎的文筆,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不知所云。

而于丹老師的文章大多有這種味道,一個簡單的詞匯她會用很多很多詞匯去解釋,看完于丹老師對詞語的解釋后,小編覺得自己反而不認識這個詞了,曾經(jīng)老梁在節(jié)目上也曾批評過于丹老師這樣的情況,于丹老師被稱為“心靈雞湯女士”,她的文章也是那種油膩膩的雞湯文,老梁說她就是通過復雜的詞匯把讀者砸的暈暈乎乎的,然后在讀者沒反應過來的時候讓人覺得非常有道理。實際上于丹老師自身應該也是真的有學問,畢竟身為一個大學教授,沒有學問是不可能出名的,只不過她的學問大多用來造心靈雞湯,所以讓很多人都比較反感了,而這種反感在于丹參加北大的昆曲表演后達到了極點。

北大的昆曲表演請來了許多年至古稀的老藝術家,本來前期各種演出都非常順利,到最后主持人請于丹老師上臺講話。首先看到一個人是先看她的穿著,而當天她穿著短裙黑絲*襪,踩著恨天高,這本身就與現(xiàn)場的文學氛圍格格不入,而再加上平時她的心靈雞湯很是讓人反感,所以就在有人大聲趕讓她下臺時,臺下就響起了附和聲,實際上作為一個出現(xiàn)在屏幕上的學者,我們不能以完人的形象去要求她,一個人再怎么完美也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她,不過當所有人都不喜歡你時,就要從你的自身找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