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曾國藩曾這樣評價他:“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他繼承了宋代大儒陸九淵的思想,以自己的體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心學”體系,在他看來,人活于世,煩惱苦悶皆由心生,而他提出的處世五法則是引導眾人以心之力抵御外界紛擾,重拾中庸、淡然之境。

自古以來,圣人都在為我們講述一個真理:心為天地萬物之主。王陽明也不例外,因而他說出了“其發竅之最精處,是人心一點靈明”的深刻道理,他在《與楊仕德薛尚謙書》一文中寫道:“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說的正是心力于人的強大作用。浮世之中,總有許多人為追求物質享受、社會地位和顯赫名聲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憊不堪。他們怨天尤人、欲逃離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內心,不明白萬事以修心為先的道理。

修身養性的最高之境,在于無論面對何事都能不急不焦保持內心的寧靜。正如王陽明在《傳習錄》中提到的:“天地氣機,元無一息之停。然有個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緩,雖千變萬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無主宰,便只是這氣奔放,如何不忙?”忙碌是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的一種生活狀態。不幸的是,與身體的操勞相伴隨而來的,還有內心的忙亂急躁、焦慮不堪。所謂“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給內心留一份悠閑,而使其深受煩惱與擔憂所累,便更難在為人處世之時做到游刃有余、瀟灑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