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經典作品,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你我》、《歐游雜記》、《倫敦雜記》。其語言新而不失自然,作品富有真摯清幽的情態。《背影》是朱自清于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篇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并替他買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腦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親替他買橘子時在月臺爬上攀下時的背影。作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呈現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

《春》最初發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長期被中國中學語文教材選用。 在該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事實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了作家骨子里的傳統文化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著、營造著一個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頗不寧靜”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紛擾,使他在幽閉的書齋中“獨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學。《春》描寫、謳歌了一個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靈世界的一種逼真寫照。

《匆匆》一文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文章的特點:一是結構精巧,層次清楚,轉承自然,首尾呼應;二是文字清秀雋永,純樸簡練;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寫燕子、楊柳、桃花,還是寫太陽,都與“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的感嘆融為一體,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

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短小,構思更見匠心。《背影》無論寫人、敘事、抒情都十分平實,但在平實中卻孕育著極為精巧的構思。全文共寫了三次背影。第一次,為兒子買橘子而艱難的在月臺上爬上爬卜的背影,深深的打動了作者的心靈,頓時使“我’獲得了特殊的感覺。第二次,父親的背影漸漸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找小到了,猶如電影畫面慢慢淡去,景越淡情越濃人越遠心越近。第三次,從信中得知父余困頓際遇,在晶瑩的淚光中,又浮現出那“清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他將成為“我”終身難忘的一幅父子告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