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1941年1月5日生于東京都文京區,他在四個兄弟中排名第二。幼年時全家移居到櫪木縣在宇都宮市和鹿沼市。1947年開始在宇都宮室的一所小學就讀,4年級時回到東京,就讀于入杉并區大宮小學和永福小學。1953年畢業,進入大宮中學讀書,高中進入都立豐多摩高中,開始學習繪畫。

1958年因為東映動畫《白蛇傳》而開始對動畫產生興趣。1959年考入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系,主攻“日本產業論”。大學期間熱衷于創作漫畫,積累了數千張畫稿。大學畢業后,宮崎駿于1963年4月進入東映動畫公司工作。成為動畫師后第一次參與制作的動畫是《汪汪忠臣藏》。

1965年10月與同事太田朱美結婚,育有兩子。長子宮崎吾朗,1967年1月出生,是吉卜力工作室在2006年7月公映的最新作品《地海傳說》的導演;次子宮崎敬介,1969年4月出生,是木版畫家。在東映期間參與了《狼少年肯》(東映首部動畫連續劇)、《太陽王子》、《長靴里的貓》(制作人矢吹公郎,1969年公映)等動畫,擔任原畫或場面設計。

1971年在完成《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后離開東映,與高畑勛、小田部羊一共同加入A-Pro工作組,但新企劃《皮皮的長襪》最終夭折。準備期間,宮崎駿第一次出國到了瑞典采風。此后一直與高畑勛等人合作企劃,完成了《魯邦三世》、《熊貓家族》、《阿爾卑斯少女》、《三千里尋母記》。

1979年,宮崎駿加入了東京電影新社,繼續創作《魯邦三世》系列。1980年開始為東京電影新社的“電信”公司培訓新人。1981年8月《Animage》雜志編輯了宮崎駿特集,宮崎駿也從此開始與德間書店正式合作。1982年2月《Animage》雜志連載《風之谷的娜烏西卡》,同期,他加入《大偵探福爾摩斯》的制片工作。

之后宮崎駿退出東京電影新社。1984年4月,他與妻子創立了個人事務所“二馬力”,多年好友兼伙伴的高畑勛也有個人的“畑”事務所;1985年中旬創立吉卜力工作室,擁有獨立一組固定的高素質制作團隊,制作了大量畫功細膩、劇情寓意深遠,配上音樂雄壯的作品。他的動畫電影多涉及人類與自然,以及反戰和飛行的主題。
跟他合作至今的有德間康快(已故)、高畑勛、鈴木敏夫、久石讓、近藤喜文(歿)、保田道世、賀川愛、高阪希太郎等人。2001年10月1日,代表著他思想藝術的夢想國──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正式開幕;2003年4月10日美國《時代》雜志發表“亞洲英雄二十人”,他是其中之一(他是榜上有名的兩位日本人其中一人,另一為著名棒球好手松井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