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沒配享太廟是因為當時漢人沒有資格。如果沒有曾國藩大清王朝的“同治中興”將不復存在,如果少了曾國藩,大清的國運也將可能縮短五十年。可以說,曾國藩一個人或在其領導下的一群人挽救了大廈將傾的清王朝。

其實,曾國藩心里也知道王爵對他來說簡直如天上的星星,自己不敢奢望,統治者也不會大方加封。自己能有個一等侯爵在當時的漢臣中已經是首屈一指了。其實,曾國藩最想的是死后能配享太廟,能享受國之大祀。即使能讓他拿侯爵爵位來換配享太廟的機會,他也會在所不惜。要說在清初四王之后,漢人不能封王已成定例,但漢人配享太廟并不是不可以。

雍正曾留下遺言讓張廷玉死后配享太廟,最后雖然乾隆一度取消張配享太廟的資格,但最終還是恢復了。這也說明漢人配享太廟不是不可以。

雍正曾留下遺言讓其配享太廟,但乾隆卻對此毫不上心。這逼得張廷玉不得不在乾隆面前小心重提雍正遺言,而沒想到乾隆頓時大怒,在文武大臣面前訓斥張廷玉。甚至在乾隆十五年,一度廢除張廷玉配享太廟的資格,這離張廷玉死還有五年。此時,張廷玉可以說是萬念俱灰,一朝天子一朝臣,朝朝難猜帝王心。乾隆二十年,張廷玉在家中病逝,沒想到乾隆最終還是尊重先帝遺言恢復了張廷玉配享太廟的資格。可以說,張廷玉地下有知,也可瞑目了。這也讓張廷玉成為有清一代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配享太廟的漢人。

看到張廷玉都能配享太廟,曾國藩也是心向往之,如果能配享太廟,可以說死而無憾。區區侯爵又算得了什么。清朝統治者并沒有遂曾國藩的心愿,配享太廟自乾隆之后,漢人絕不能染指,想到別想。僧格林沁能加封親王,薨后可配享太廟,軍功是重要的一方面,而更重要是人家的身世,與皇家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血緣關系。這是曾國藩無法比的。張廷玉能配享太廟,還是雍正的遺言,到底張廷玉為雍正做了什么?才能讓雍正臨死不忘讓后代謹記張廷玉配享太廟的資格。曾國藩細想,也會明白如果不是以筆桿子幫雍正登上皇帝,張廷玉何德何能有配享太廟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