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嘆刪減的《水滸傳》一共七十回。《水滸傳》是中國英雄傳奇中的杰作之一,故事起源于南宋初年,記載北宋宣和年間,宋江等人占據梁山泊后,劫富濟貧的故事。而故事經過南宋及元代兩朝的不斷整理,到了明初終于以章回小說的形式傳世。其中,《水滸傳》在明代有不少刊行本流傳,其中以金圣嘆評的貫華堂所藏古本《水滸傳》七十回最為流行。

但是后世對金圣嘆「腰斬」的文評手法,一直廣受爭議,更引起金圣嘆是否曾經刪改《水滸傳》的疑案。一如朱東潤在《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一書中說:「后人于金本西廂之異議較少,于金本水滸之異議較多?!?經過后人的考證,可以得知貫華堂《水滸傳》并非如金圣嘆所言是出自施耐庵的原本,此乃金氏所刪改而成。所以,這篇論文會以金圣嘆所評的貫華堂《水滸傳》為重心,一方面舉證金氏曾對《水滸傳》作出刪改,同時也探討他刪改《水滸傳》的原因。

在討論《水滸傳》的版本問題前,必須先了解《水滸傳》在明代的不同刊行本的流傳問題。據現時的資料,各刊本主要在嘉靖至崇禎年間刊行。但在明崇禎末年,金圣嘆自稱他所得到的貫華堂《水滸傳》為施耐庵的原本,金氏在《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中的〈序三〉說:「施耐庵《水滸》正傳七十卷,又楔子一回,原序一篇亦作一卷,共七十二卷」又說:「吾既喜讀《水滸》,十二歲便得到貫華堂所藏古本,吾日夜手鈔,謬自評釋,歷四五六七八月,而其事方竣,即今此本是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