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和周培公不是一個演員。周培公和李光地均為康熙臣下,他兩都是康熙重要的謀士,歷史上的周培公曾任參議道臺等職,還曾勸降響應吳三桂反清復明口號的王輔臣;而李光地所屬官職則比周培公高,曾任文淵閣大學士等,也曾在“三藩之亂”有突出貢獻,也曾為收復臺灣立功,深受康熙器重。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周培公智慧超群,卻不愿通過權貴當官,而是參加科舉,因忘了忌諱康熙名字而被趕出考場,落魄的周培公流落街頭,賣字為生,而康熙因微服私訪偶遇這位才子,兩人多次交談,周培公因此得到康熙重用。

周培公是一個耿直之人,在劇中為剿滅吳三桂的叛亂,屢獲戰功。他不僅心直口快且目光長遠,憑借他的聰明睿智成功使當時割據一方的王輔臣勸降,歸順朝廷,因此立下奇功的周培公便得到群臣的記恨,便因其是漢人,認為周培公能力之高,懼其成為第二個吳三桂,對朝廷是個威脅。

遂康熙只能將周培公分配至邊遠地區盛京為官,而他一呆便是十一年時光,后逢康熙前往看望交代好后事便逝世。
李光地在《康熙王朝》中與周培公同為康熙手下的謀士,他也在平定三藩之亂中甚有功勞,而他卻沒有因此得到分配遠地,而是因為這個事情開始步步高升,受康熙的信任,只不過劇中李光地后來變得暴戾得到康熙忌諱,將其貶官。

李光地為官清廉,善于認清現實,懂得躲避禍事,其政績突出,有平定三藩之亂的貢獻和收復臺灣的功勞,是一個很懂得變通之人。年輕時曾經以“出賣”朋友獨攬平定三藩之亂的功勞,雖后來他的朋友上奏此事得到嘉善,而李光地也不影響其在朝中的地位,但卻在他忠正的人生中落下一個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