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第1張郵票是大龍郵票。1878年8月15日(具體發行日期迄今為止記載,認為大龍郵票的最早發行日期為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間),清朝相關主體海關試辦郵政,首次發行中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這套郵票共3枚,主圖是清皇室的象征——蟠龍。

1878年清朝相關主體在北京、天津、上海、煙臺和牛莊(營口)等五處設立郵政機構,附屬于海關內,上海海關造冊處當年即以蟠龍為圖案印制了一套三枚郵票。郵票圖案正中繪一條五爪蟠龍,襯以云彩水浪。郵票的顏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銀兩計算:“一分銀”(綠色,寄印刷品郵資)、“三分銀”(紅色,寄普通信函郵資)、“五分銀”(桔黃色,寄掛號郵資)。這是中國發行的第一套郵票,集郵界習慣稱其為“海關大龍 ”,簡稱“大龍郵票”。

郵票上“大清郵政局”5個字十分醒目,圖案中的“大龍”兩目圓睜,騰云駕霧,呼之欲出。上方標有“CHINA(中國)”,下方標有“CANDARIN(S)(海關關平銀 分銀)”字樣。中國的第一枚正式發行的郵票是大龍票。在發行之前,清海關設計了三款郵票草圖,即云龍、寶塔和萬年有象圖,其中“萬年有象”最為珍貴,價值連城。大龍郵票有薄紙大龍、闊邊大龍和厚紙大龍。發行量:約100萬枚。

根據《中國郵史》記載,中國的第郵票是1878年發大龍郵票,郵票圖案正中繪一條五爪,襯以云彩水浪,郵票的顏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銀兩計算:一分銀(綠色,寄印刷品郵資)、三分銀(紅色,寄普通信函郵資)、五分銀(桔黃色,寄掛號信郵資),由于是第一枚郵票,起到了龍頭的作用,具有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