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武則天和李治怎么好上的這個問題,歷史上很多學者也無法理解,因為在當時李治已經(jīng)是唐朝皇帝,可以說后宮中漂亮的妃子是很多的,但是他卻不顧道德廉恥而將武則天從感業(yè)寺接入宮中,這其中的原因耐人尋味,而歐洲學者弗洛伊德認為李治很可能有戀母情結,才會對比自己大4歲的繼母武則天情有獨鐘。

史料記載,在武則天第二次入宮之前就已經(jīng)懷孕,當然此時的李治孝服期已經(jīng)滿了,在入宮后不久,武則天就為李治產(chǎn)下了兒子李弘,借著王皇后等人的支持,武則天也很快打敗了蕭淑妃,并且得到了李治的恩寵,被封為二品昭儀。

史料記載,李治是公元628年出生,在683年去世,而武則天是在公元624年出生、705年去世,從兩人的出生年月來看,武則天和李治相差四歲,而且李治比武則天要略小,兩人在最開始是母子關系(非親生),最后發(fā)展成為姐弟戀,在道德上是說不通的。

武則天入宮之后被封為李世民的才人,當時唐太宗因病臥床,太子李治自然要侍奉在身邊,武則天探望李世民的時候,19歲的李治第一次見到了23歲的武則天,初次相見李治就被武則天的美艷所吸引,但由于李世民去世,根據(jù)唐朝的規(guī)矩,皇帝去世后妃子要安排到感業(yè)寺為尼,武則天自然也不例外。

雖然武則天被安排到了感業(yè)寺,但是李治對于她的印象還是非常深的,相傳兩人在唐太宗去世之前就秘密約會多次。后來李治即位之后,蕭淑妃得寵,作為李治的皇后王氏忍不了這口氣,于是借機讓李治到感業(yè)寺與武則天相見,這次一見改變了武則天的命運,也改變了歷史。

俗話說愛情是需要經(jīng)營的,武則天顯然懂得這個道理,在李治茫茫多的后宮佳麗中想要脫穎而出,僅靠之前給李治留下的好印象是不夠的,于是武則天利用心計成功上位,根據(jù)資治通鑒記載,武則天曾為李治產(chǎn)下安定思公主,王皇后來看望并且逗弄了公主,然而當王皇后走了之后,武則天竟然將愛女掐死,最后還向李治告狀稱皇后來過,導致李治有了廢除王皇后而立武的想法。
雖然武則天得到了李治的恩寵,但是她并不是后宮中最有權利的,當時的皇后依然是王氏,不過在李治的行蹤,對于王皇后的厭煩已經(jīng)到了極限,但是由于長孫無忌等朝中大臣的反對,李治才沒有廢王立武,但也有不少人認為有利可圖于是支持廢王立武,李治終于在655年下令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廢除了王皇后,武則天才得以當上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