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退位后是李顯登基。唐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為繁榮昌盛的王朝,用它的實力給后世的我們留下了驕傲的資本。但是即使強(qiáng)大如唐朝,也曾經(jīng)遇到過致命的傷害,比如武周王朝的建立和“安史之亂”。唐高宗的懦弱,使得武則天這個有野心的女人從后宮走向了前朝。唐高宗駕崩后,武則天作為李顯、李旦的皇太后垂簾聽政,最后更是廢掉了自己兒子的皇帝之位,建立起了武周王朝。

武則天工于心計,心狠手辣。當(dāng)上皇帝后,大肆屠殺李氏宗族,然而不可否認(rèn)的是,武則天是一個能力突出的統(tǒng)治者,她“明察善斷”,多謀略又善于用人,在她的帶領(lǐng)下,中國走向了更加繁榮的時代。但是,在封建思想濃厚的年代,武則天的存在是為人們所不能接受的。終于在武則天晚年的時候,受到了不少勢力的抵抗,宰相張柬之等趁武則天病重發(fā)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李顯復(fù)辟,迫使武則天退位。但是奇怪的是,即使武則天敗了,她也并未因此而受到牽連,反而壽終就寢,這是為何呢?其實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 武則天退位之后,當(dāng)上皇帝的依舊是她的兒子們。武則天退位之后,李顯當(dāng)了皇帝,史稱唐中宗。唐中宗李顯是一個優(yōu)柔寡斷之人,雖然大臣們勸說他屠殺武氏族人,但是唐中宗跟他們畢竟也是有親戚關(guān)系的,所以不愿下手。后來,李旦登基之后,武氏家族才迎來了滅頂之災(zāi)。雖然李旦可以狠下心來對付自己的親戚,但是對于武則天,他還是下不了手的,畢竟此人是他的母親。當(dāng)武則天登基之時,其實李旦和李顯雖然有抵觸心理,但是并不會完全反對,他們不希望的,不過是王朝落入武家罷了。

第二, 武則天的登基,對于后來的幾個皇帝是有好處的。顯然的,王朝在武則天的治理下,走向了更好的未來,門閥權(quán)貴受到了打擊,而皇權(quán)得到加強(qiáng),吏治清明,百姓也安居樂業(yè),國家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因此李顯和李旦對于母親是感激的。即使是后來的唐玄宗李隆基,也不會否認(rèn)武則天對自己的幫助。

第三, 武則天是一個聰明之人,她看得懂局勢。當(dāng)武則天知道自己已經(jīng)沒有了翻盤的希望之時,便果斷寫了退位詔書,并且在臨死之前用皇后的身份寫了一封"去帝號、歸本宮、葉落歸根也"僅有11個字的詔書。后來,武則天還以皇后的身份被與唐高宗合葬了,仿佛她篡位之事,沒有發(fā)生過似的。不過,也正是因為武則天的妥協(xié),給了唐中宗一個不殺她的臺階,使得李氏皇族之人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