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和李治生了4個兒子,2兒。安定思公主(654年654年),安定思公主(654年—654年),中國唐朝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長女,早殤,死因成迷。她的死亡使得唐高宗李治對結發妻子王皇后恨之入骨并直接導致了后來的廢后事件。因而當時還是昭儀的武則天成為這一事件的最大受益人。歷史文獻中,成書于五代的《舊唐書》和《唐會要》只記載了小公主的暴卒,而宋朝的文獻《新唐書》和《資治通鑒》卻提出武則天自己才是殺害小公主嫁禍王皇后的兇手。公元664年,唐高宗與武則天下詔追封她為安定公主,謚號為思,于德業寺以親王葬儀隆重遷葬于崇敬寺。

太平公主(約665年—713年8月1日),太平公主(約670年—713年),唐高宗李治之女,生母武則天。下嫁薛紹,再嫁武攸暨。生前曾受封“鎮國太平公主”,后被唐玄宗李隆基賜死。太平公主是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僅僅因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武則天的女兒,而且幾乎真的成了“武則天第二”。概述一欄中太平公主生卒年錯誤,由于武則天的母親楊夫人于670年去世,太平公主在670年入道為楊夫人祈福,所以太平公主出生年份要早于670年,而太平公主最小的哥哥李旦出生于662年,所以太平公主最可能出生在665年。

作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權傾一時,被稱為“幾乎擁有天下的公主”。有人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認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令月嘉辰”一詞并未直接體現公主姓名,故“令月”之名有爭議)。

李弘(652年—675年),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子,系高宗時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于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為皇帝的太子。唐章懷太子李賢(655年1月29日—684年3月13日),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則天次子,系高宗朝所立的第三位太子,后遭廢殺。

唐中宗李顯(656年—710年),原名李哲,隴西成紀人,656年出生于長安。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兩度在位。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初名李旭輪、李輪,祖籍隴西成紀,662年出生于長安。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第八子,武則天第四子,唐中宗同母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