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是在公元223年死的。劉備(公元161年7月16日—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謚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或蜀漢,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貴州全部,陜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一部分。公元223年,劉備病逝于白帝城,終年63歲,謚號昭烈帝,廟號烈祖,葬惠陵。后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220年(60歲),曹操逝世,劉備本想贈書吊唁及贈禮,但不成功。同年十二月,曹操之子曹丕篡漢建魏,當時有謠言指漢獻帝劉協已被加害,劉備便穿喪服發喪,追謚劉協為孝愍皇帝。第二年(61歲),諸葛亮、許靖、黃權等人上書勸劉備即帝位,劉備便于成都武擔的南面登基,以續東漢大統,國號仍為“漢”,史稱蜀漢。四月,大赦天下,并改元章武。任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設置百官,建立宗廟祭祀漢高祖等。五月,立皇后吳氏,太子劉禪。六月,立劉永為魯王,劉理為梁王。

七月,劉備不采納趙云等人的勸告,執意發兵東吳,聲稱為關羽報仇,不接受東吳提出的和議。起初,蜀軍氣勢如虹,不過吳將陸遜以逸待勞,于222年(62歲)大敗蜀軍(詳見夷陵之戰)。最后撤退到魚腹縣,并將其改為永安。后轉往白帝城,孫權知道后十分懼怕,遣使請和,劉備仍答應,派宗瑋出使。同時,黃元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