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五帝是黃帝、顓頊(zhuān xū)、帝嚳(kù)、堯、舜。黃帝是五帝之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他的出生也頗具神話色彩。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天晚上,黃帝的母親附寶正頗有情趣地看星星銀河,突然看見一道電光圍繞著北斗七星之首的天樞星。一轉眼,那顆星星就掉下來了,附寶由此懷孕生下了黃帝。

人們都說黃帝是化星而生,異常聰明。生下來沒多久就會說話,長大之后無所不通、無所不能。后來大戰蚩尤,一同華夏,成為天下共主。有一本醫術叫做《黃帝內經》,相傳是黃帝退休之后所作,影響深遠,被稱為“醫學始祖”。

第二位是顓頊,顓頊是昌意之子,黃帝之孫。既然同為“五帝”,出生同樣很是神奇。相傳是顓頊的母親睡覺時夢見一條直貫日月的長虹飛入腹中,這才有了顓頊。而且顓頊生下來就頭戴干戈(指古代兵器),上面還刻著“圣德”二字。這樣看來,黃帝和顓頊都是自然力量孕育出的天子之子,難怪個個都不得了,位列“五帝”。

顓頊畫像顓頊在位的時候,還干了一件大事,征伐共工。他們打起來的原因是黃河,那時黃河水災泛濫,共工的部落為了避開水災禍患,在西邊修了一個堤岸。結果,把水給引去了東邊,東邊正好是顓頊的部落聯盟,他們可就遭了殃,于是,兩個部落聯盟就打起來了。最后還是顓頊更為英勇一下,共工在逃跑的路上撞到了不周山上,也就有了“共工怒撞不周山”這一說。

第三位帝嚳,帝嚳是黃帝的曾孫,是顓頊父親昌意的大哥玄囂的孫子,也是顓頊的堂侄。相傳是帝嚳的母親踏了巨人的足跡才生下了他,出身不凡。帝嚳小小就很聰明,等到十五歲的時候,顓頊就選了他來佐政。帝嚳也沒辜負伯父的期望,于政事上常有獻言,講出了不少好辦法。帝嚳畫像系心于民,敢于同玉皇大帝爭論,希望他的子民能免于水患,過的好一點。人民也很愛戴他,顓頊死后,帝嚳就繼承了帝位。

第四位是堯,堯是帝嚳的兒子。堯是一個賢明的君主,時刻注意希望能聽到百姓們的意見,于是在空門前立了一個“欲諫之鼓”,要是有人來反映什么,就可以擊鼓,他就可以立刻接見,聽取來人的意見。同樣的,為方便民眾找到朝廷,他還讓人在交通要道設立"誹謗之木",即埋上一根木柱, 木柱旁有人看守,民眾有意見,可以向看守人陳述,如來人愿去朝廷,看守人會給予指引。
第五位是舜,舜本名重華,是顓頊的六世孫,(顓頊-窮蟬-敬康-句望-橋牛-瞽叟-重華),自五世祖窮蟬起都是平民。舜出身貧寒之家,父母對他都不好,但他還是堅持孝順父母,被人稱頌。后被推舉給堯當繼承人,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都嫁給了舜,二女共侍一夫,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