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官方語言稱為馬來西亞語,一種標準化的馬來語。英語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曾經(jīng)是實際上的官方語言,但在1969年種族騷亂后,馬來語成為主要語言。在馬來西亞社會的許多領域,英語依然是一種活躍的第二語言,而且在所有的公立學校,英語被強制規(guī)定為數(shù)學和科學項目(數(shù)理)的教學語言。
可是在2017年開始數(shù)學和科學中學全被改為以國語教學。馬來西亞英語也稱為馬來西亞標準英語(MySE),是源自英國英語的一種英語型態(tài),雖然這個名稱除在教育有關的討論外,很少在正式場合使用。在企業(yè)也廣泛使用馬來西亞英語,以及大馬式英語(Manglish),一種口語化的英語形式,
帶有很重的馬來語、華語方言及泰米爾語的影響。相關主體不鼓勵馬來語的錯誤使用,并對那些混合馬來語和英語的公共標示牌處以罰款。
在馬來西亞存在許多其他語言,其中包括有137種語言的使用者。西馬包括41種語言。東馬的土著部族有自己的語言,這與馬來語有關,但容易區(qū)別。在砂拉越主要部族語言是伊班話,而在沙巴土著則是說杜順語言。馬來西亞華人多講來自中國南方各省的漢語方言,較常見的包括華語、閩南話(福建話)。
馬來西亞最多華人使用的方言,祖籍福建的華人大約占大馬華人社群的40%、客家話(馬來西亞華人第二多使用的方言)、粵語(馬來西亞華人第三多使用的方言)、海南話(屬于閩語系)、潮州話(屬于閩語系)和福州話(屬于閩語系)。
泰米爾語主要由泰米爾人所使用,占馬來西亞印度人的多數(shù)。馬來西亞泰米爾語是一個顯著的方言,不同于在印度泰米爾語,加進許多來自馬來語的詞匯。其他南亞語言以及泰語也廣泛使用于馬來西亞。有一小群馬來西亞人具有高加索人種祖源,并說著克里奧爾語,例如以葡萄牙語為基礎的馬六甲克里奧爾語,以及西班牙語為基礎的查瓦卡諾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