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同律詩的區別,最明顯的是句數不同,絕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絕句的平仄對仗沒有律詩那么嚴格。詩詞我們經常去朗讀背誦,朗朗上口。我們的印象中,詩的每句都是五或七個字,每首四句或八句,也有多的。其實,這只是簡單的認識,我來詳細分析一下。
根據每首詩的句數不同,可以分為:四句為絕句,八句為律詩,多句為排律。每句的字數不同,常見的可以分為五絕、七絕,五律、七律,其實還是有六絕、六律的,只是很少見罷了,五字、七字是特別常見。也有一些四言、五言、七言、九言雜混的詩,這一般稱為“古風”“古體”。
絕句和律詩都是由律句組成。律句有四種固定的平仄搭配格式: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仄)、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七言是在五言句首前增加兩個平仄相同,且和五言句首字平仄相反的音調。六言少見,但和五言律句平仄類似。
一般情況下,奇數句要用仄收式律句;偶數句要用平收式律句,且要押韻。但往往一首詩的第一句常常為了押韻,而用平收式律句。
絕句可以簡單地看成是律詩的一半。律詩八句可以分為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每一聯之內,平仄必須相對;每一聯之間,平仄必須相連。只有律詩才有四聯之稱,絕句、排律則沒有這樣的稱呼。律詩要求,頷聯、頸聯必須對仗,頷聯基本對仗即可,頸聯必須對仗。
若是沒有達到要求,嚴格來說不能稱之為律詩。排律,就是在律詩的基礎上,無線增加第二聯、第三聯,也是要求對仗的。否則,不能稱之為“排律”。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平仄還是不完全按照四種律句的格式來。我們只需“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就是以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遵守規律,一三五字可以適當放寬,但要排除一些忌諱,如“犯三平”等,就是平收式句子,末尾三個平音調。如此,還衍生出了一些“拗救”,就是一三五字的平仄之間的替換,來保持某一律句的平仄字數不變。
其實還有好多律句的要求,大家可以參考著名文字學家王力的《詩詞格律》,講解得十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