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九子”分別指的是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負屃、螭吻。雖然同是龍的九個兒子,但實際上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并且各有不同。民間傳說中有“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的傳說。
同時“龍生九子”也是一個漢語成語。這里有一個問題,龍生九子到底是哪九子?他們分別叫什么?一起來看看吧!
根據民間傳說,“龍生九子”這個成語是多用來比喻同胞兄弟的各有所長。“龍生九子”這個成語出自明朝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薈·龍生九子》,原文是“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龍生九子”是從明弘治年間才開始記載出現的,
在明代之前并沒有任何記載。龍生九子,各不相同。老大囚牛的特點是喜好音律;而老二睚眥則嗜殺喜斗。老三嘲風好險又好望,形似獸;老四蒲牢其吼聲如洪鐘;老五狻猊形如獅,喜煙好坐;老六霸下,又名赑屃,喜歡負重,是碑下龜;
老七狴犴形似虎,多為古時候門前兩側一對石像。老八負屃身似龍,雅好斯文;而老九螭吻,又名鴟尾、鴟吻,口潤嗓粗而好吞。屬水的螭吻多用作鎮邪之物以避火。
龍生九子之傳說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并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
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