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是水霉病,也叫膚霉病、白霉病、絨毛病,是一種真菌性皮膚病。常發病于2~5月間,魚感染這種病后慢慢出現焦躁不安、游動失常、食欲減退、皮膚粘液增多等現象,最后因衰弱而死亡。防治方法:1、在50千克水中投放孔雀石綠0·3克,將病魚放入浴洗10~20分鐘,然后用棉簽輕輕擦菌絲,脫落即可。2、成年病魚,可用棉簽擦去局部水霉菌絲,然后再用紅藥水或5%~10%孔雀石綠涂抹傷口,均可收到治療效果。3、腹部有傷口的魚用棉簽涂上紅藥水即可。另外要注意的是在霉雨季節里,魚池(或魚缸)水中可放入微量食鹽(1/10000)或每立方米用五倍子2克煎汁全池潑灑,有預防效果。

清道夫是甲鯰科下口鯰亞科的多輻翼甲鯰Pterygoplichthysmultiradiatus、下口鯰Hypostomusplecostomus的流通俗名全身灰黑色、有黑白相間的花紋,體表粗糙有盾鱗,頭部扁平,背鰭高聳,尾部側扁,吻圓鈍,口下位,有豐富的吸盤,須1對,胸腹棘刺能在陸地上支撐身體和爬行。魚體呈半圓筒形,側寬,尾鰭呈淺叉形??谙挛弧1尘w寬大,腹部扁平,左右腹鰭相連形成圓扇形吸盤。從腹面看,很像一個小琵琶,故又稱為琵琶魚。魚體呈暗褐色,體上布滿黑色斑點。體長可達250毫米。
“清道夫”學名“國王異型”,原產于拉丁美洲,又名吸盤魚、垃圾魚、琵琶魚,體大,口唇發達如吸盤,因為以各種水底垃圾為食而得名,經常與各種魚類混養。成年的清道夫食量巨大,除了青苔等藻類,它還會以其他魚類的魚卵為食,一天可以吃掉3000~5000粒魚卵,也會吞食魚苗。在水族箱中常吸附在石塊上、玻璃上穩定身體,吸食藻類和青苔。當有營養而且美味的魚蟲、魚食放到它們眼前時,它們是絕對不會看上那些殘餌污物的。清道夫不算是很好的觀賞魚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