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及其近緣動物的全體是海產貝殼。在亞熱帶、熱帶沿海都適宜蠔的養殖,我國分布很廣,北起鴨綠江,南至海南島,沿海皆可產蠔。蠔乃軟體有殼,依附寄生的動物,咸淡水交界所產尤為肥美。軟體動物,有兩個貝殼,一個小而平,另一個大而隆起,殼的表面凹凸不平。肉供食用,又能提制蠔油。肉,殼,油都可入藥,也叫蠔或海蠣子。

含80%~95%的碳酸鈣、磷酸鈣及硫酸鈣,并含鎂、鋁、硅及氧化鐵等.牡蠣煅燒后碳酸鹽分解,產生氧化鈣等。牡蠣原動物含糖原,牛磺酸、10種必需的氨基酸,谷胱甘肽,維生素A、B1.B2.D,無機質如銅、鋅、錳、鋇、磷及鈣等,其中所含的亮氨酸、精氨酸、瓜氨酸含量最豐富,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發現的含量最為高的海洋物種之一。
我國廣東、福建養殖較多。肉味鮮美,含有豐富蛋白質、脂肪和肝糖,可以鮮食或烹食。也可加工制成蠔豉或蠔油。殼可入藥,也可燒石灰。一只牡蠣的含鋅量是日需求量的兩倍。如果牡蠣不新鮮,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牡蠣,又稱為“海里的牛奶”。其富含大量蛋白質和人體所缺的鋅。食用牡蠣可防止皮膚干燥,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分解黑色素。它是難得的美容圣品。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為生牡蠣居高風險食物之首。因其含有兩種破壞力極大的病原體:諾羅病毒和霍亂弧菌。諾羅病毒可能引起胃腸炎。霍亂弧菌可引發高燒、感染性休克、皮膚潰爛性水泡,甚至可引起致命性的敗血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