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北歸是在春夏之際。大雁的老家在西亞一帶,每年秋冬季節,它們成群結隊地向南遷飛,大雁的飛行很快,每小時能飛70~90公里,但漫長旅途達幾千公里,所以還是要飛很長時間的,飛行的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條路線由我國東北黃河、長江流域,到達福建、廣東沿海,甚至遠達南洋群島;另一條路線經由我國內蒙古、青海,到達四川、云南,甚至遠至緬甸、印度去越冬。第二年,又長途跋涉地西伯利亞產蛋繁殖。在旅途中雁群的行動是很有規律的,多半由有經驗的老雁做領導,在前面帶其余的在后排成“一字”或“人字”隊形飛行。它們邊飛邊叫,不停地發出“伊呵,伊呵”的叫聲。

小編已經很久很久沒有看到成群的大雁了,記得小編在上小學和初中的時候,每到候鳥遷徙的季節,每到大雁從教室的窗外飛過時,小編的眼神總會不由自主的轉移到窗外,去偷偷瞄一眼,那一字形或人字形的大雁隊伍,那情那景,無法釋懷。回憶那逝去的時光,惋惜那日益減少的雁群。與此同時,小編第一時間也想到了曾經親身處理過一起飛機遭遇大雁撞機的事件,那大翼下表面血淋淋的凄慘的景象,至今仍然歷歷在目。后來小編和一個朋友談到過這件事,我說“我們的飛機被大雁撞了”,沒想到朋友立馬反駁道“明明是你們的飛機撞了大雁,它們知道什么呢,它們是無辜的!”,聽了之后,小編感到滿臉的愧疚。
相信有很多一線機務和小編一樣,都或多或少遇到過鳥擊事件,它們或留下血跡,或留下羽毛,或許留下殘缺不全的軀體。它們與我們想象的那種和諧景象相差甚遠,我們或許可惜,或許無奈。因為我們機務知道,鳥擊很難避免,我們不可能知道它會何時發生。反正小編的感覺是可惜和無奈,作為機務,飛機的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當然,即使安全第一,機場也不會把鳥類趕盡殺絕一般采用從視覺上、聽覺上通過恐嚇的方式驅鳥!常用的有煤氣炮、恐怖眼、錄音驅鳥、獵殺、豢養猛禽等方法,除此之外還有驅鳥車、捕鳥網,彩旗、稻草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