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子規(guī)是凄涼哀傷的象征。杜宇也叫望帝,傳說是周朝末年蜀地的君王,后禪讓退位,歸隱深山。不幸國亡身死,死后靈魂化為杜鵑鳥。每年暮春杜鵑花開時(shí)節(jié)日夜鳴叫,悲鳴不已,直到口中滴血。其聲凄切,所以人們借以傾訴悲苦和哀怨之情。于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了“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白話文釋義:在這里早晚能聽到的是什么呢?盡是杜鵑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鳴。(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這里白居易被貶江州,月夜送客,聽到琵琶女被棄的故事,詩人傷感萬分,再聯(lián)系自己,謫居臥病潯陽城,苦竹繞宅,朝晚聽到杜鵑啼血,悲傷無限。

蜀國有位君主,叫杜宇,號望帝。望帝經(jīng)常帶領(lǐng)四川人開墾荒地,種植五谷。辛苦了許多年,把蜀國建成為豐衣足食的天府之國。這時(shí),有一大群龍蛇鬼怪興風(fēng)作浪,使了妖術(shù),把大石泥土堆成崇山峻嶺,將萬流歸海的大水擋住了。水災(zāi)之大,直比大禹時(shí)期!望帝無能為力因而茶不思、飯不香,郁悶不已。
彼時(shí),荊州一口井里的大鱉成了精靈,但修成人形后不久便死了。他的尸體順?biāo)蛭髌鳎结荷降臅r(shí)候,突然活了過來,他便自稱叫做鱉靈跑去朝拜望帝。表示自己有能力治水。望帝大喜,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開河放水救民。鱉靈果然勇猛,把那些兇惡頑劣的龍蛇鬼怪制服。又著手把巫山一帶的亂石高山,鑿成了夔峽、巫峽、西陵陜等彎曲峽谷,終于將匯積在蜀國的滔天洪水,順著七百里長的河道,引向東海去了。蜀國又成了人民康樂、物產(chǎn)豐饒的天府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