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火烈鳥是灰撲撲的毛發與父母高貴艷麗的外表相去甚遠,大約到了3歲性成熟,才會“披上紅衣”。為了吸引異性,火烈鳥在外表上下足功夫,白天百分之三十的時間花費在整理羽毛上,并且它們還會用鳥喙將尾部腺體分泌的油脂小心均勻地涂抹在全身,這些油脂可使羽毛看起來富有光澤,還是天然的防水材料。色澤越是亮麗,顏色越是鮮艷的火烈鳥,就越能證明它的體格強壯,畢竟只有解決了溫飽問題,才有時間打扮自己。

火烈鳥偏愛以沼澤地或咸水湖作為棲息地,水里有豐富的藻類、浮游生物、小蝦和昆蟲等。藻類含有豐富的蝦青素,動物無法合成蝦青素,蝦蟹在食用藻類后,蝦青素被保留體內,使其通體呈紅色。火烈鳥擁有的鮮艷毛發,也是這個原理得來。處在食物鏈上端的火烈鳥,不僅食用藻類,還食用小蝦,多種來源的蝦青素在它們體內堆積,讓原本潔白的羽毛顯現出紅色。
曾有傳聞說火烈鳥反芻時,以血喂養幼鳥,實在是天大的誤會。之所以產生這樣的誤解,和火烈鳥的飲食習慣有關。火烈鳥覓食時,頭朝下,浸入水中,彎曲的鳥喙利于它們將食物挖出,舌頭上的肉刺幫助火烈鳥從泥沙中挑選食物,鳥喙邊緣的角質齒和細毛能在吞食魚蝦時起到過濾作用,將水和渣滓從口中排出。而幼鳥的鳥喙是直的,出生后兩個月左右鳥喙才會變彎,在此之前無法自行覓食,需要火烈鳥父母用口中的紅色液態分泌物喂養。這些液體食物之所以呈現類似血液的紅色,是因為火烈鳥的胃液會將食用后的藻類和浮游生物中所含的蝦青素分解,形成蝦煮熟后的紅色,因而看到火烈鳥反芻的人會誤以為那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