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體內是有寄生蟲的。黃鱔的生長環境是亞熱帶地區的池塘、小河、稻田等小流域,這種暖濕氣候及地貌特征是極有利于寄生蟲生長的,在這種環境中生存的黃鱔體內多多少少會有寄生蟲存在,而雖然人工養殖的鱔魚中寄生蟲的含量相對較低,但其生長環境也不會有多么理想。因此,在食用時要防止寄生蟲對人體的傷害,健康美味地享受這道味覺盛宴。

黃鱔體內的寄生蟲主要是顎口線蟲、棘頭蟲等,而黃鱔的血液中和消化道是寄生蟲寄生的主要位置,在食用之前要將鱔魚進行充分加熱,當然去除掉內臟也十分必要,再經過充分的烹飪之后,確保鱔魚肉熟透,這樣就能殺死寄生蟲,便能避免寄生蟲感染。顎口線蟲:顎口線蟲的前端呈頭球狀,其上布滿小棘,其余體表也布滿小棘,體前部小棘呈鱗片狀,能導致顎口線蟲病,嚴重可導致癲癇、肢體癱瘓和腦疝。棘頭蟲:棘頭蟲在世界上分布廣泛,大多數具有致病性,成蟲寄生在脊椎動物體內,幼蟲寄生在節肢動物體內,用吻鉆入腸壁并發育成熟。毛細線蟲:毛細線的蟲體細長,長可達1米,成蟲在海水或淡水中自由生活,幼蟲寄生在節肢動物體內,可通過水源等感染人體引起鐵線蟲病。
黃鱔體內那么多蟲子是哪里來的?這些蟲子是什么?吃進胃里會怎樣?金職院農學院水產養殖專家張根芳老師,帶著學生一起解刨黃鱔,有了驚人的發現。
在一條野生放養狀態下長大的黃鱔體內,張根芳和學生們解剖發現,它的腸子里有多達70條蟲子,這些蟲子像蠅蛆,是黃鱔體內最常見的棘頭蟲。“它們寄生于黃鱔體內,和黃鱔搶奪營養,會破壞黃鱔腸道。在野生黃鱔中,絕大多數鱔體內都有棘頭蟲寄生,一般少則幾條,多的甚至上百條。”張根芳說。他們還發現一種細如絲線的蟲子:線蟲。線蟲,一般出現在黃鱔腸道的后段,長度有5厘米,長的甚至達到10厘米左右。“多數線蟲,會穿過腸壁鉆入黃鱔的其他器官,嚴重的話會導致黃鱔內出血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