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麂子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000年8月被列入國家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可以人工養殖繁育,但不可以販賣,只作為瀕危動物繁殖育種。它的體長約1米,尾長17-21厘米,體重25-30千克。

黃麂子是孤獨活動的動物,習性膽小謹慎,一般是多在夜間或清晨、黃昏覓食,白天隱蔽在灌叢中休息。受驚時能發出極為響亮的類似狗吠的叫聲。活動范圍很固定,被追捕逃跑時,無論跑多遠,最后又會回到自己原來的活動區域。生活在低海拔山區丘陵的森林、灌叢。黃麂子靈巧的軀體和細長四肢能在密林、草叢中活動自如,且能疾走,在密林中疾走時掀起臀部,低垂頭部,巧妙異常。它主要取食多種植物的枝葉,也喜食果實、幼葉、嫩芽,有時偷食農田作物如大豆、花生等。
麂子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地區的林地,我國的麂子主要分3種,在2000年8月國家林業局發布的《國家保護有益的野生動物名錄》中,發布我國的所有麂子都屬于保護動物,任何捕殺和販賣都是違法的,特別是黑麂,因為黑麂的分布區很狹窄,而且數量極少,所以也是國際上的瀕危動物。赤麂:這是體型最大的一類麂子,全身呈現棕紅色,主要分布于中國,文萊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繁殖能力很強,因此在紅名單中屬于無危。黑麂:這是麂子中數量最少的一類,雖然全年都能夠繁殖,但是分布的范圍很小,而且沒有其他亞種的分布,所以屬于易危物種。小麂:這是麂子中體型較小的,也是中國獨有的品種,叫聲十分像狗,所以也被稱為犬麂,廣泛的分布于江蘇,四川,貴州等地,目前還是無危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