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鸚鵡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由于人類活動和捕捉走私,非洲灰鸚鵡的野生種群已經大大減少,2016年華盛頓公約(CITES)已經將非洲灰鸚鵡的保護級別從附錄Ⅱ提升到了附錄Ⅰ,在我國等同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嚴禁私人無證飼養和買賣。

非洲灰鸚鵡通常棲息在低海拔地區及雨林。群居性,喜愛在近河流與湖泊邊的樹上或棕櫚樹上棲息,通常數只一起活動。目前非洲灰鸚鵡全球數量約為0.63到1300萬只,其在世界各地的數目仍在減少。
該物種說話能力強,天資聰穎,智商高,以擅長模仿人語聞名。覓食的時候通常一小群一起行動,喜食各類種子、堅果、水果、漿果等,有時也會吃花和樹皮,以及昆蟲和蝸牛,甚至會到農作物田園中覓食,造成農業損失,尤其是玉米田。非洲灰鸚鵡可以在長途跋涉中搜索果樹,尤其在旱季會季節性遷移。棲息時聚集大群,非常嘈雜,在休息和在飛行中都會發出嘎嘎的鳴叫、口哨聲和尖叫聲,除了能夠模仿人類的語言,也發現這種鸚鵡在野外可以模仿其他鳥類和哺乳動物的聲音。
非洲灰鸚鵡也非常聰明,在一些任務中它被證明有著4到6歲孩子的認知水平。新的實驗表明,非洲灰鸚鵡可以學習數字序列,并可以將人類的聲音與人類的面孔聯系起來。最值得注意的是,艾琳·佩珀伯格博士與名為亞歷克斯的非洲灰鸚鵡合作表明了它能夠學習超過100個詞,還能區分對象,顏色,材質和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