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嶺沒有毒。草蛉分布廣泛,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由南向北熱帶種類遞減,北方種類明顯增多,并且北方種類有明顯地向南擴散的趨勢。在東部季風環流區,主要分布著熱帶種類、古北區與東洋區的過渡種類;在西北干旱區,以古北區種類為主。在青藏高原地區存在著一些特殊類群,如多階草蛉等。

草蛉為捕食性昆蟲,屬于昆蟲綱的脈翅目。在全世界已知有86屬共1350種,據調查中國有記載的有15屬約近百種,分布于中國南北各地。由于草蛉能夠有效大量地捕食多種重要的農業害蟲,因此人們廣泛地開展了人工利用草蛉消滅害蟲的工作。草蛉是全變態昆蟲,一生中有卵、幼蟲、蛹和成蟲四種不同的形態,在卵期和蛹期的草蛉不能取食,捕食主要是在幼蟲和成蟲時期,其中尤以幼蟲期捕食量大,是消滅害蟲的主要時期。草蛉幼蟲長得丑陋,捕食兇猛,人們把幼蟲期的草蛉又叫做蚜獅。
草蛉是多食性昆蟲,除捕食多種軟體的昆蟲和螨類外,也取食昆蟲排出的蜜露、植物蜜腺的分泌物和花粉等。所捕食的昆蟲包括同翅目(蚜蟲、介殼蟲、粉虱、木虱、葉蟬等),纓翅目(薊馬),鱗翅目(蝶和蛾類的卵和小幼蟲),鞘翅目(葉甲等甲蟲的卵和幼蟲),膜翅目(葉蜂的卵)等許多重要的農林害蟲。但也捕食一小部分益蟲,如雙翅目的食蚜蠅(卵和幼蟲)以及脈翅目的粉蛉(幼蟲和蛹)等,甚至可以同類互相殘殺,這點在飼養時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草蛉的食量是較大的,從文獻中可以舉出一些實例:大蚜獅(即大草蛉)幼蟲一生(8一10天)可食蚜蟲677.6頭,成蟲(5一8天)平均可食蚜488.22頭,一個世代每個草嶺平均能消滅1041.44頭蚜蟲。但也有的報告,食蚜量要低的多。九紋草蛉(即麗草蛉)一個幼蟲一生(15天)平均食菜蚜L.2,077頭,一個成蟲則食蚜達4,000頭以上。